電話:0571-81609925 87825066
手機:
18368827904
郵箱:postmaster@zj-liantai.com
微信:
18368827904
Q Q:
2841179807
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
| 聯泰科技 | 2025-11-12 | 瀏覽:0 |
桐鄉市中醫醫院醫療集團河山醫院改擴建工程——醫療綜合樓
在當前 “雙碳” 目標引領與醫療建筑高品質發展的雙重需求下,桐鄉市中醫醫院醫療集團河山醫院改擴建工程中的醫療綜合樓,以超低能耗為核心設計理念,整合多項先進節能技術,構建了兼顧醫療功能需求與綠色低碳目標的建筑體系。以下將從圍護結構、遮陽系統、氣密性控制、空調新風系統、照明設計及光伏應用六大維度,詳細闡述項目的關鍵技術措施與實施細節。
一、超高標準圍護結構:筑牢建筑節能 “第一道防線”圍護結構作為建筑與外界熱量交換的主要載體,其熱工性能直接決定了建筑能耗水平。本項目在《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基礎上,對屋面、外墻、外窗等關鍵部位進行熱工性能 “升級”,同時針對特殊區域強化保溫隔熱設計,實現全方位能耗管控。
(一) 主體圍護結構熱工指標突破。屋面:采用高效保溫構造體系,平均傳熱系數低至0.25W/(㎡·K),有效減少夏季太陽輻射熱傳入與冬季室內熱量散失,顯著降低空調與采暖負荷。外墻:通過優化保溫層厚度與材料選型,外墻平均傳熱系數控制在0.39W/(㎡·K),優于現行節能標準要求,可有效阻斷室外溫度波動對室內環境的影響,為醫療空間(如病房、手術室)的恒溫需求提供穩定基礎。外窗:選用高性能節能窗,平均傳熱系數僅為1.50W/(m·K),同時搭配 Low-E 鍍膜玻璃與惰性氣體填充,在提升保溫性能的同時,減少太陽直射眩光,兼顧節能與室內光環境舒適度。
(二) 特殊區域針對性保溫設計為避免 “熱橋效應” 與局部能耗漏洞,項目對地下室外墻、首層地面及空調 / 非空調房間分隔區域進行專項設計:地下室外墻與建筑首層地面:設置專用保溫隔熱構造,有效隔絕地下土壤溫度與地面室外冷空氣對室內的影響,防止地下潮氣滲透與熱量損失,保障地下功能區(如設備機房、藥品庫房)的環境穩定性??照{與非空調房間分隔:針對兩類區域的溫度差異,分別采用差異化保溫措施 —— 空調房間與非空調房間的樓板鋪設30 厚 Ⅲ 型無機輕集料保溫砂漿,隔墻采用20 厚無機保溫膏料,通過精準控溫減少能量跨區域傳遞,避免空調系統 “無效能耗”。
二、高氣密性控制:阻斷無形 “能耗漏洞”建筑氣密性是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指標之一,若氣密性不佳,室外冷空氣 / 熱空氣會通過縫隙滲入室內,導致空調 / 采暖系統能耗激增。本項目從設計到施工全程嚴格控制氣密性,關鍵指標達到行業高水準:外窗:氣密性等級達到8 級(依據《建筑外門窗氣密、水密、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》GB/T 7106),可有效阻止室外空氣通過窗縫滲透,減少熱量損失與能耗浪費。外門與分隔門:外門及分隔空調與非空調空間的戶門,氣密性等級均達到6 級,避免不同溫度區域的空氣通過門體縫隙串流,保障空調區域的溫度穩定性,降低系統運行負荷。此外,項目在施工階段采用專用密封材料(如高氣密性密封膠、防火密封條)對墻體拼接縫、管道穿墻板縫隙等關鍵部位進行密封處理,進一步提升建筑整體氣密性,從源頭阻斷 “無形能耗”。
三、功能性隔聲設計:兼顧節能與醫療空間聲學需求醫療建筑對聲學環境要求嚴苛(如診室需避免噪音干擾診療、病房需保障患者休息、手術室需維持安靜操作環境)。本項目在節能設計基礎上,同步強化樓面隔聲性能,選用30 厚輕質隔聲砂漿 + 5 厚 HTK 微孔聚乙烯復合隔聲墊的組合構造,應用于診室、病房、手術室、辦公室、治療室等核心功能性房間。該隔聲體系可有效降低樓面撞擊聲(如人員走動、醫療設備移動)與空氣聲(如說話聲、設備運行噪音)的傳遞,撞擊聲壓級可控制在 60dB 以下,滿足《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》中醫療建筑的高等級隔聲要求,實現 “節能” 與 “聲學舒適” 的雙重目標。
四、被動式遮陽系統:降低夏季空調負荷 “利器”夏季太陽輻射是空調能耗的主要來源之一,尤其建筑東向、南向、西向受太陽直射時間長、輻射強度大。本項目針對這三個朝向的外窗,采用中置百葉遮陽系統,通過以下優勢實現節能:靈活性調節:百葉可根據太陽高度角與日照強度靈活調整角度,在夏季有效遮擋直射陽光,減少太陽輻射熱進入室內,經測算可降低夏季空調負荷約 20%-30%;冬季則可收起百葉,讓陽光充分進入室內,利用太陽能采暖,實現 “夏遮冬透” 的智能調節。耐久性與維護便利性:中置百葉設計將遮陽部件置于雙層玻璃之間,避免風吹雨淋導致的部件損耗,減少后期維護成本,同時不影響外窗外觀整潔度,與建筑整體風格保持統一。
五、高效空調新風系統:平衡能耗、舒適度與醫療安全醫療建筑的空調新風系統需同時滿足 “節能運行”“恒溫恒濕”“空氣潔凈” 三大核心需求,本項目通過 “一級能效機組 + 高效熱回收 + 精準凈化” 的組合方案,實現多目標平衡。
(一) 一級能效變頻多聯機:按需供能,降低運行能耗空調系統選用一級能效變頻多聯機,機組能源效率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:全年能源消耗效率(APF)≥4.5,較二級能效機組(APF 約 3.8)節能約 18%;制冷綜合性能系數(IPLV)≥6.0,在部分負荷運行時(如春秋季或夜間低負荷時段),可通過變頻調節自動匹配冷量需求,避免 “大馬拉小車” 的能耗浪費,尤其適配醫療建筑 24 小時連續運行、負荷波動大的特點。
(二) 雙級熱回收技術:最大化回收能源,減少新風能耗新風系統是醫療建筑的能耗 “大戶”(需持續引入室外新鮮空氣并進行處理),本項目創新采用 “排風熱回收 + 全熱交換熱回收” 相結合的雙級熱回收方案,實現能源高效循環利用:排風熱回收機組:制冷回收效率≥80%,制熱回收效率≥75%,可回收空調排風中的冷量(夏季)或熱量(冬季),用于預處理新風,減少新風處理所需的冷量 / 熱量消耗;全熱交換設備:回收效率≥75%,進一步回收排風中的顯熱與潛熱(如夏季排風的濕度),降低新風處理的能耗與濕度調節負荷,同時減少室內濕度波動,保障手術室、ICU 等區域的恒濕需求。
(三) 精準空氣凈化與低能耗運行:兼顧醫療安全與節能醫療建筑對新風潔凈度要求極高(需避免細菌、病毒、顆粒物進入室內),項目在新風熱回收系統中集成高效空氣凈化裝置,對≥0.5μm 細微顆粒物的一次攔截計數效率>85%,可有效過濾室外霧霾、花粉及微生物,保障醫療空間空氣安全。同時,系統嚴格控制單位風量耗功率,送風量大于 10000m3/h 的空調系統,單位風量耗功率小于0.192W/(m3·h),低于《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GB50189 的現行規定,在滿足凈化需求的同時,進一步降低風機運行能耗。
六、綠色照明與光伏應用:構建 “被動節能 + 主動產能” 雙體系。
(一) 自然采光與 LED 照明:降低照明能耗,提升光環境品質項目在建筑設計階段充分考慮自然采光優化,通過合理布局開窗位置、增大窗地面積比,讓診室、辦公室等主要功能房間充分利用自然光,減少白天人工照明依賴。在人工照明方面,全部采用LED 光源,相較于傳統熒光燈,LED 光源節能率可達 50% 以上,且使用壽命長(約 5 萬小時,是熒光燈的 3-5 倍),減少后期更換維護成本。同時,主要功能房間的照明功率密度值(LPD)嚴格控制在現行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》GB50034 規定的目標值以下(如診室 LPD≤6W/㎡),實現 “高效節能 + 舒適光環境” 的雙重效果。
(二) 屋頂光伏系統:自發自用,減少碳排放為進一步提升項目的綠色低碳屬性,項目在醫療綜合樓屋頂部署分布式光伏系統,具體配置如下:選用 373 塊 585Wp 多晶硅電池組件,總裝機容量達到218.205kWp;光伏系統所發電量優先滿足建筑自身用電需求(如照明、空調、醫療設備輔助用電),剩余電量可并入電網,實現 “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” 的運行模式。經測算,該光伏系統年均發電量約 25 萬度,可為本項目節約標煤約 80 噸 / 年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200 噸 / 年,不僅降低建筑運營階段的電費支出,更助力實現 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 目標,為醫療建筑綠色轉型提供示范。
總結:桐鄉市中醫醫院醫療集團河山醫院醫療綜合樓超低能耗項目,通過 “被動節能(圍護結構、遮陽、氣密性)+ 主動節能(高效空調、綠色照明)+ 可再生能源(光伏)” 的多維技術整合,構建了一套適配醫療建筑功能需求的超低能耗解決方案。項目不僅大幅降低建筑運營階段的能耗與碳排放,更通過隔聲、凈化、恒溫等設計,提升醫療空間的舒適度與安全性,為我國縣域醫療建筑綠色化、低碳化發展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實踐經驗。
附:超低能耗建筑設計標識證書